电商食品再上黑榜,行业模式亟待转型

3月29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官网通报4批次食品不合格,京东、天猫再上“黑榜”,一周前它们刚刚上榜。此次抽检共涉及粮油制品、水果及制品202批次,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黑、苏、琼等省食药监部门已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并给予整改;经营单位所在地的主管部门已要求有关单位立即将抽检不合格食品下架。(3月29日澎湃新闻网)
  
  京东、天猫两大电商平台,此次及上次相加共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在同一周期内售出的食品总量中所占比例,将可以忽略不计。但考虑到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选取的品类、数量并不大,如果抽检又完全符合随机抽样要求,此次抽检查获的不合格样品比率,很可能还要低于实际存在的不合格率(即此次抽检时,相对较多的合格产品聚集在一起被列入了抽检取样范围)。
  
  事实上,监管部门也已经意识到,网售食品并不比人们同时认为卫生条件得不到保证的街边小店、小卖部更有保证。国家食药监总局此前发布的201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汇总信息,就明确指出,网购与小杂食店、小吃店等部分场所的食品不合格率偏高。
  
  网售食品的许多经营者,经营方式实际上仅仅是将线下吆喝加仓库,搬到了线上,还延续了一贯的低价策略。低价策略特别适宜于地方风味食品、预包装小吃食品、干果类食品等品类食品的推广。目标群体最为看重口感、外包装设计感以及定价对比,总是希望能够买到尽可能便宜而又优质的食品,偏偏对于食品的安全、健康问题。对于经营者来说,电商平台就让其获得了更为密切接触目标群体的机会,因而也愿意为之付出部分渠道成本。
  
  一些情况下,网购食品的安全系数,甚至很可能要比现场购买更低。消费者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和空间内,在现实购买渠道以价格指数、自认为的性价比指数,找到很多标价很低却显示有着很高品质的食品;但消费者却可以通过价格、关键词搜索,在电商平台上很快满足自己的上述愿望。这不仅意味着消费者必定会发生超量、超需求购买,而且还往往因为价格或某一项功能因素而降低了质量审查要求。
  
  京东、天猫两大电商平台,最近频频登上主管部门披露的“黑榜”,并不令人奇怪。这两大电商平台目前仍处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转型期,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类商品,目前更多的是将线下生意+互联网,想方设法卖给客户。某种意义上,现实商业、消费渠道之中存在的所有突出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很可能发酵、发展得更为明显。而我们所在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时代现阶段,需求和技术还未真正形成合力,去强力优化食品从生产加工至经营销售各环节。
  
  现阶段,有关部门应当切实努力,增强居民对于电商消费的信任感,积极解决现有问题。“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究竟已经进行到了哪一步,有没有计划、如何操作,购买过通报所指的不合格产品的消费者有哪些,有关部门如何监督企业对这些消费者作出退款和商定、赔付,等等,都应向公众交出明确的解答。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640号

冀ICP备13016649号-1